昨從隨州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會上獲悉,隨州將對現存國有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分布、保存狀況、保管權屬和使用管理等情況進行“摸家底”式普查。 普查工作從2012年10月開始,到2016年12月結束。其中,普查標準時點是2013年12月31日,即各國有單位2013年12月31日前收藏保管的文物,均應納入此次普查范圍。從今年10月份開始,文物普查進入實施階段,以縣域為基礎,開展文物普查認定和信息數據登錄。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建國60余年來,我國首次針對可移動文物開展的普查。隨州普查范圍是全市各級國家機關、事業(yè)單位、國有企業(yè)和國有控股企業(yè)等各類國有單位法人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動文物,包括普查前已經認定和在普查中新認定的國有可移動文物。 普查的文物包括:1949年(含)以前,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和工藝美術品;1949年(含)以前,歷史上各時代重要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、藝術、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;1949年(含)以前,反映歷史上各時代、各民族社會制度、社會生產、社會生活有關的代表性實物;由博物館、紀念館收藏登記的1949年后的藏品;列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鑒定標準范圍的作品;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。 鏈接 什么叫可移動文物? 根據我國文物保護管理體系和相關法律,從管理角度出發(fā),將文物劃分為不可移動文物與可移動文物兩大類。 可移動文物通常指方便移動位置,可以攜帶、移動、活動的文物,包括藝術品、文獻、手稿、圖書資料、代表性實物等,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;珍貴文物分為國家一級文物、二級文物、三級文物!翱梢苿游奈铩钡谋Wo單位為博物館、紀念館、圖書館或民間收藏。 ——來自《楚天快報》 |